1973年12月12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央军委下达了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的命令,要求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到北京参加会议。会议中,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被毛主席点名,并意味深长地对他讲道:“要读五遍《红楼梦》,才有资格发言,一定要坚持读五遍……”然而,直到去世,许世友也未曾读完一遍《红楼梦》,但他却认真研读了毛主席所推荐的另一部书籍——《后汉书》。
许世友对毛主席始终保持绝对忠诚,他的人生格言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那句:“活要尽忠,死要尽孝。”他所说的“忠”,就是对毛主席、对共产党无条件的忠诚。从北京返回南京后,许世友像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作战命令一样,特意将军中的干部召集到中山陵11号,进行了简短的训话。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许世友一开口便吟了一首诗,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出来,但许世友却一脸严肃地说道:“这就是我坚决执行毛主席命令的体现。”
这次调动是军区之间的例行工作,许世友必须独自前往,南京军区的领导为了照顾他特地安排了几名工作人员陪同。在前往广州的专机上,许世友向大家传达了毛主席的讲话,回忆起毛主席和自己谈话的情形。他回忆道,在会议上,毛主席特别将他叫到面前,意味深长地说:“汉朝有一位功臣叫周勃,这个人厚重少文,《汉书》上有详细记载,你要好好读一读。”
展开剩余75%到广州后,许世友第一时间要求人找到《后汉书》,将其中的古文翻译成白话文,仔细阅读并深入思考。许世友读完《后汉书》后,深感毛主席所提到的周勃平定吕氏作乱的故事与他当前的任务密切相关,他认为毛主席是在提醒自己要保护好新生的政权,坚决防范反革命分子的阴谋,避免他们篡党夺权。与工作人员交谈时,许世友严肃地说:“虽然反革命集团已经被摧毁,但毛主席依然警示我们要保持警觉,决不能让阴谋得逞。”
在广州军区担任司令员期间,许世友指挥了西沙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忠诚与坚决行动,为党和人民赢得了深厚的赞誉。1980年,许世友奉命调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随即搬到了北京。由于长期适应不了北京的气候,许世友向中央提出了不再继续工作的请求,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批准他返回南京休养。
回到久违的南京,许世友再次住进了中山陵8号。在家养病期间,他没有闲着,始终关心国家大事。每当有空,他便会亲自前往军队、学校和农村进行调研,并给地方领导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他也潜心撰写回忆录,最终完成了《我在山东十六年》和《我在红军十年》两本作品。许世友的回忆录言辞简洁、风格朴实,且极具纪实性,深受读者喜爱。
他曾对编辑人员说:“我写这些,不是为了宣传谁,而是为了总结经验,传承我党优良的传统。”在他看来,回忆录所包含的精神财富是无尽的,通过自己的经历教育年轻一代是他的使命。为了确保回忆录的准确性,许世友多次带领编辑人员到实地考察,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使这些作品具备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晚年的许世友显得有些孤独,时常独自在院子里散步,或者开车出去转转。夜晚,他也会看电视来打发时光。许世友最喜欢看老电影,有几部电影他甚至看了不下十遍。直到中央下达反对特殊化的规定后,他才停止了这个爱好。
1985年春节前,许世友感到腹部偶有胀痛,但他并未在意,仍然照常生活。然而,到了3月,许世友前往上海参加例行集会时,体检发现他的甲肝球蛋白异常,远高于正常人水平。回到南京后,他接受了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尽管如此,许世友并未选择接受治疗,他拒绝住院,甚至要求医生在家中治疗。
在许世友的卧室里,挂着一把倒扣的扫把。当工作人员好奇询问时,许世友解释道:“这是我们老家的习俗,扫把倒扣在墙上能驱邪、保平安。”然而,尽管许世友保持了这份信念,他的病情却越来越重,腹部的疼痛也愈发剧烈,甚至连吃饭都变得困难。尽管身体虚弱,许世友依然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每当痛苦难忍时,他就请求医护人员为他注射止痛药。
1985年9月底,许世友的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了昏睡和大小便失禁的症状,经医生诊断为三级肝昏迷。由于病情危急,医生发布了病危通知,然而许世友仍坚决拒绝去医院治疗,这让医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许世友病危期间,许多老同志赶到南京探望他,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见状,立即决定将他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尽管医生全力抢救,许世友最终还是未能挺过这一劫。
1985年10月22日,这位戎马一生、为党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许世友,终究还是与世长辞,享年76岁。
发布于:天津市睿迎网配资-10倍杠杆平台-顶级配资平台-股市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