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底,半岛周边的外交博弈格外激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白宫的一场会面,本想围绕朝鲜议题展现“美韩协调”,却未料特朗普一句“朝鲜比中国厉害”的失言,直接引发朝鲜强硬回应。8月27日,朝鲜官方媒体迅速发声,直指韩国为“永远的敌人”,不仅击碎了美韩试图营造的外交默契,更让两人在华盛顿的互动沦为尴尬闹剧。 要理清这场风波,需从会前的紧张铺垫说起。李在明访美前,朝韩边境已爆发摩擦:8月22日,韩国称“朝鲜士兵越界”并实施警告射击,朝鲜则反斥“韩国用重机枪扫射我方工人”,双方各执一词,局势本就剑拔弩张。更添混乱的是,特朗普在此期间还在社交平台发文,阴阳怪气质疑“韩国是否要爆发革命”,让李在明尚未启程,便陷入“内外承压”的尴尬境地。 到了白宫会面现场,李在明的“求和算盘”与特朗普的“自我标榜”形成荒诞呼应。李在明为拉拢特朗普介入半岛事务,甚至提议“在朝鲜为其修建高尔夫球场”;特朗普则顺水推舟,宣称“自己与金正恩关系密切,今年有望会面”,看似达成“共识”,却在记者追问驻韩美军基地归属时突然“失言”——直言“想收回基地土地”。要知道,这些基地在法律上属于韩国租借给美国,特朗普这番话无异于直接要求韩国“割让权益”,瞬间让李在明的访美议程陷入被动。
就在美韩试图“捆绑施压”时,朝鲜的反击精准且致命。朝中社发布的回应文章中,绝口未提中国,仅聚焦批判美韩:既揭穿特朗普“离间中朝关系”的企图,又直指韩国“依附美国、出卖利益”,言外之意明确——“美韩的闹剧与中朝无关,你们的算盘自己扛”。这一表态不仅让特朗普的“挑拨计”落空,更让李在明带往美国的“经贸筹码”彻底失效:他本想携韩国财阀与美方谈造船合作,指望用韩国技术帮美国造船业脱困,却因美国《琼斯法案》(限制外国企业参与美国本土航运相关制造)的硬性约束,合作根本无从谈起,访美“经济成果”近乎归零。 军事动作的加码,更让局势雪上加霜。美韩会面期间,美军直接派遣十余架F-35战机飞抵朝鲜半岛,与韩军开展联合军演——明眼人都清楚,这既是针对朝鲜的武力威慑,也是借机向中国施压。而特朗普自身的“双重标准”更显讽刺:年初竞选时他曾信誓旦旦称“要解决俄乌冲突”,如今乌克兰战事陷入僵局,他却转头在亚洲操弄大国博弈,外交优先级的混乱可见一斑。 李在明此次访美,堪称“赔了夫人又折兵”。他在上飞机前已不得不松口,表态“不能为讨好美国与中国断交,就算被贴‘亲华’标签也认了”,显露出韩国在中美之间的两难;但特朗普这边既索要基地土地,又要求升级美韩军事同盟,让韩国彻底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境。反观朝鲜,此番主动将矛盾焦点锁定美韩,既避免卷入外部博弈,又以“旁观者清”的姿态戳破美韩虚伪,反倒在舆论场上掌握了主动权。
如今,朝韩边境冲突的细节仍各执一词:韩国坚持“只是警告射击”,朝鲜则强调“遭遇无差别攻击”,但“双方发生武装对峙”已是不争的事实。叠加特朗普的“信口开河”与李在明的“算盘落空”,半岛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升级,而最清醒的或许是朝鲜——一篇回应文章便将美韩的外交闹剧摆上台面,连中国都无需额外发声,便让局势的荒谬性暴露无遗。 至于后续走向,目前仍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忙着借半岛议题制造政治秀,为竞选造势;李在明回国后面临国内压力,需在中美之间艰难找平衡;朝鲜则继续坚守自身节奏,以强硬姿态应对外部施压。而中俄两国,大概率会保持理性观察,静看这场由美韩主导的外交闹剧如何收场。
睿迎网配资-10倍杠杆平台-顶级配资平台-股市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